热门标签

永远反抗的歌声──评介北岛诗集《歧路行》

时间:3周前   阅读:6
图/邓博仁

北岛从1989年4月开始,展开流亡旅居国外的生涯,辗转于瑞典、挪威、德国、法国、荷兰、美国等国家,也曾于1996年来台北访问,当时刚过40岁的他,风华正盛,我在内湖与他见过一面,听他谈创作,谈使用电脑写作后,难以确认修改的版本,充分感受到他面对书写的虔诚。

2007年8月,北岛赴香港中文大学任教,移居香江,生活安定下来。二年后,在耳顺之年开始写作自传长诗《歧路行》,2012年刚完成序曲和前九章,却不幸在春天中风,疾病伤害了诗人的语言中枢,整整三年无法写作,经过长时间的静养才逐渐恢复。2016年我赴香港参加「文学创作教学研讨会」 ,北岛担任开幕主题演讲贵宾,顺畅地唸出手中的讲稿,提及自己复健的不易,疾病也让他重新体会文字的奥妙。他自承:「三年后继续写作,磕磕绊绊,就像生锈的钟摆那样摇晃,找到内在的动力。」因此当捧读《歧路行》全书,望见诗人周折的生涯,面对强权、孤寂、亲情与大病的考验,终究以长篇组诗朗朗呈现在读者面前,还真感到激动不已。

歧路作为汉语诗的重要典故,其来有自,唐诗当中,频繁出现「歧路」意象者,刘长卿绝对名列前茅,他性情刚烈,一生南北流寓,无论写在异地凄凉的「猿愁歧路晚,梅作异方春」;或面对写前途茫茫的迷惑「烟尘犹满目,歧路易沾衣」;或凄怆怀想京师的「帝乡何处是,歧路空垂泣」;最终茫然于年老力衰的「歧路相逢无可赠,老年空有泪沾衣」,歧路又成为诗人生命的象征。北岛的《歧路行》何尝不也多面向反映出:流亡诗人北岛企图架构出的独白体长诗传记,以诗鉴照历史的角落,并带领读者徘徊在世界文学的歧路花园。

架构独白体的长诗传记

北岛一向专擅抒情诗,相较于西方以描述细节丰美与篇幅较长的叙事诗,发挥汉语诗的抒情传统,以精简的篇章,以及朦胧诗派开创出的象征体系,意在言外,兴观群怨,抒发当代的时代精神,个人迷茫于现实幻境的感怀,更有干涉时政风云的言志企图。《歧路行》明确标示了「长诗」,显然有意改变写作的类型,将生命体验与观察,与各国诗人的交流心得,以讲述故事与铺排情节的型态,重新搭建创作的型态,也就是写出一本独白体的长诗传记。

就书写传记与游历的经验,北岛曾出版多本散文集,在《蓝房子》、《午夜之门》与《古老的敌意》中,写流离生活的见闻,亲情的体会,和国际知名诗人、学者与艺术家的交谊,也展现出自身的诗学内涵。《城门开》则是诗人因父亲病重,回到阔别了十三年的北京,面对时移境迁的故乡,以书写唤起记忆,再现一座城市的身世,也道出自己的少年心事。到了评论集《时间的玫瑰》,则介绍九位外国诗人,知人论世,梳理作品与翻译,不时闪现与诗人访谈与互动的光辉时刻。何以选择以散文抒情?北岛说:「写散文对我是一种放松,写诗久了,和语言的关系紧张,像琴弦越拧越紧。另外,诗歌所能表达的毕竟有限,比如对日常生活以及对人与事的记录是无能为力的。」那么何以还需要再以组诗,长篇累牍以诗吐露自身经历与精神世界?

北岛陷入了反复说相同故事的写作任务里,他的自我期许应当是:从零星的小品、随笔与评论,缺乏总体设想的篇章中,重新回望人生的不同阶段,借由引进戏剧独白体,将往事凝炼成一个一个故事的场景,诗人与古人与当代艺术家比肩,向沉默的读者宣述与讲话,展现北岛创作的缘由与理念,是自传,也是当代诗史,更有意揭开历史的迷雾。

以诗鉴照历史的角落

北岛和一整个世代的知识分子,在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后,他们的一生,以不同的政治理念、主张与立场画上界线,一夕之间,曾经一同饮酒、谈诗与批判时政的人,有的步上终生流亡的旅程,有的遭到审判与囚禁,有的转入乡野中的无形监狱。因此《歧路行》前四章,以天安门民运的镇压作为序曲,也以他当时在海外关注事变历程,经历了现实的冲突,诗人以史家之笔,辩论真相:「广场没打死人\石狮是聋哑证人」,更以无声的新闻照片点出杀戮的实况。而北岛因为1989年2月16日发起33名知识分子的联名信获罪,妻子邵飞告知住宅遭到警察闯入,在第四章末尾:

三个月后 哥本哈根

我在市中心的旅馆房间

拨到北京的长途电话

我四岁女儿的声音-

爸爸 你怎么不回家

稚女呼唤的背面是放逐的起点,接着北岛次第阐释在海外与文学的伙伴,复刊《今天》,纪录失败者的伟大,在黑暗的时刻把星火重新点燃。

班雅明在《单行道及其他作品》中,就以森林作为譬喻,讨论作家书写的神奇与繁复的历程,他形容:「所谓作品,是穿越逐渐浓密的内在森林的道路,但是如何开拓前行,并不是读者可以明了的。」北岛显然深谙此道,过去以朦胧著称,到了书写自传长诗时,显然有意借由《歧路行》为读者解答诗史上关键问题:究竟朦胧派的诗人如何在一个禁忌年代,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现代主义作品与思潮?以第八章为例,北岛以倒叙法穿越到1970年代,讲述地下文学蒐集爱好者赵一凡和一批作家互动,大伙穿越抄录干部才有特权阅读的内部读物「黄皮书」,禁书骚动着青春的灵魂:

困惑 我点燃烟卷

沿着使馆区的黑色格栅

在卷边的书游遍世界

,

免费足球预测www.hgbbs.vip)是国内最权威的足球赛事报道、预测平台。免费提供赛事直播,免费足球贴士,免费足球推介,免费专家贴士,免费足球推荐,最专业的免费足球预测网。

,

呼吸的春雷比初恋更危险

男孩子们在沙盘推演

在历史动荡的时刻,青年感知变局必然到来,为当代文学的革命吹响了号角。

《歧路行》中北岛不仅挑选了他人生的关键时刻,在每一个歧路的选择上,既援引重大事件,又道出了当下的思考与心情,在许多篇章中北岛并不以演员的方式独白,也没有戴上叶慈所说的「面具」,诗人像是史官走进历史现场,成为历史人物的友人,如第八章中与孔子一起周游列国,感伤「史书派刺客跟踪\用多重影子取代你」,也自况自身的苍凉。北岛还与策兰、杜甫、李白、洛尔迦和戴望舒同游,把旅游与怀古的情怀,转化为精彩的戏剧场景,标举出自身憧憬的经典作家,也叠合上自己飘流离散的身影,以冷峻和理性见长的诗人,维持了自身的腔调,在故事之中穿插了评论与感叹,诗句总能带来巨大的戏剧张力。

徘徊在世界文学的歧路花园

《歧路行》表现出了「人生实难,大道多歧」的景况,北岛自1989年到1993年四年间,曾辗转于七个国家,搬过15次家,永别家园故土的压力下,此一经历过对于一般人而言,恐怕是忙乱与晕眩,犹如古人云「大道以多歧亡羊」,完全迷失了方向与目标。但北岛却在不同的大学与诗歌聚会中,和许多当代最杰出的诗人相遇,诗心陪伴着诗心,孤寂者慰抚孤寂者,本书另一个精彩之处莫过于北岛带领读者,徘徊在世界文学的歧路花园中。

北岛的散文中,曾经生动地写下他与艾伦.金斯堡、施耐德、帕斯、特朗斯特罗姆、布莱顿巴赫等国际诗人的友谊。在《歧路行》中,北岛以诗行描绘出他友好诗人与他饮酒、演奏钢琴、采蘑菇、谈诗论艺的鲜活画面,他更以诗论诗,点评了许许多多心仪的诗人,使得这本诗集读来像是一个巨大的互联网,读者会在诗的文本和注脚间,随时进入另一个伟大诗人的精神世界中,又随时会闯入一场国际诗歌节中,聆听各国诗人以诗关怀的宇宙世界,耐心追索与延伸阅读的话,绝对会获得无可比拟的阅读乐趣。

在众多的国际诗歌节中,北岛也为香港办理了七届的「香港国际诗歌之夜」,两年一次的盛会,诸多曾在十字路口交会的诗人,也都风云际会在香江,成为诗集中流动的飨宴。但香港岁月固然安定静好,中风后的语言障碍,仿佛是作曲家突然耳聋,已然无从从容书写香港。

《歧路行》的最终乐章,北岛目击香港的民主运动,六四晚会遭禁,雨伞革命,时代革命,当粤语不再陌生,他哼起一首黄昏的无言歌:

六四晚会是新的黑名单

而活着的都是守夜人

烛火呼应 正是缺席的意义

死亡的棋路没有规则

无路可逃 被猎杀的字眼

警笛沸点 火光 剪影

如水 大街小巷 洪流 坝

防毒面具 旗帜呼喊 兄弟

爬山 花流血 时代的斜坡

对一个大半生涯都在旅程中的诗人,香港并不是旅途的终点,永远唱着反抗歌声的北岛显然又踯躅到了歧路上。

北岛的《歧路行》在语言与形式上,朝向叙事长诗迈去,或许由于病痛的纠葛,加上个人历史的限制,整体实验并没有超越如吴兴华、杨牧、罗智成的戏剧独白体或故事云系列,无法充分呈现话语生动、多重角色和戴上面具的演出,侷限了长诗更大幅度展现历史或社会文化细节的可能性。然而《歧路行》重复叙说北岛一生关注的议题,那些压在他心中的理想、真相、失落与呐喊,终于精炼成诗人最珍视的诗句,光照了政治权力倾轧下,史书不会纪录的那些边缘与角落。

黄子华挑战从影40年最长台词 工商社论》莫轻忽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影响 北势溪亲水步道拟盖太阳能板 居民抗议

上一篇:三公大吃小玩法规则教程:鲍尔预计将接受第三次膝盖手术 或需要再休养6个月

下一篇:开云体育维基百科(www.ky108.vip)

网友评论